耳罩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耳罩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南京明故宫中央办公区究竟在何处_[#第一枪]

发布时间:2021-06-07 16:01:44 阅读: 来源:耳罩厂家

核心提示:最近,在西祠讨论版上,一张南京老照片引起了一大群网友的争论。这是一张关于南京明故宫千步廊的老照片,而争论的焦点就是这张照片到底是不是明故宫的千步廊。发帖人 “修游的猫”列出多条理由怀疑这张照片并不是明故宫的千步廊,而有可能是明孝陵内红门处的升仙桥。只是苦于没有更多资料,于是发帖供大家讨论。而这一发言得到很多人的共鸣,很多网友提供了更多与原照片注解矛盾的地方,也有网友认为照片没说错。争论不下,版主将此问题反映给了《发现》周刊,希望有专家能对此作出解释。

千步廊究竟在明故宫的什么位置

最近,在西祠讨论版上,一张南京老照片引起了一大群网友的争论。这是一张关于南京明故宫千步廊的老照片,而争论的焦点就是这张照片到底是不是明故宫的千步廊。发帖人“修游的猫”列出多条理由怀疑这张照片并不是明故宫的千步廊,而有可能是明孝陵内红门处的升仙桥。只是苦于没有更多资料,于是发帖供大家讨论。而这一发言得到很多人的共鸣,很多网友提供了更多与原照片注解矛盾的地方,也有网友认为照片没说错。争论不下,版主将此问题反映给了《发现》周刊,希望有专家能对此作出解释。

明故宫千步廊旧影,1889年摄(来源:现代快报)

那么,明故宫千步廊当年究竟应该是什么模样呢?千步廊究竟在南京如今的什么位置?它是干什么用的?现在我们还能找到它当年的旧影吗?

疑点一:老照片里的外五龙桥怎么只看到一座?

发帖人“修游的猫”目前是浙大的一名研究生,他告诉记者,因为他是一名南京人,对南京一直都很关心,从高二开始,他就在金陵图书馆的网站上看到了这张照片,照片上的注解是:“明故宫午门外千步廊残遗,远处为承天门、端门遗迹,1889年摄”,当时他看了照片后心中就一直有个疑问:“这究竟是不是明故宫的千步廊,怎么跟今天看到的完全不一样?”但因为学业忙,一直都没有去探究。而最近,他在西祠网中再次看到这张照片时,多年前的疑问又冒出来了,于是就在网上把自己的怀疑和猜测列举了出来。

他说,从照片看,如果远处的是承天门和端门,那近处的石头台阶就应该是外五龙桥,因为根据史料记载,千步廊是位于明朝皇城的洪武门与承天门之间的,这个也可以和北京的故宫相比较,因为故宫是后来明迁都后仿明故宫建造,而现在北京的千步廊就是指位于如今的天安门之南和前门之北中间的那一段,而对应到南京这里就是洪武门和承天门(也叫天安门)之间这一段。而这个拍老照片的摄影师是站在一个高处拍的,而且是从南向北(从洪武门往承天门方向)拍摄,那么这中间有这样一个建筑的肯定就是外五龙桥。

外五龙桥如今还存在,就在今天的御道街和瑞金路交界的地方,那里确实有五座桥,而且就叫外五龙桥。但是,问题来了,根据老照片上显示,只拍到了一座桥,而且从角度看是在比桥高的一个角度拍摄的,而五龙桥有五座桥,几座桥靠得都比较紧密,而且每座桥的宽度都没有照片上看起来那么宽,照片上的桥的宽度可能都有现在的桥的两座宽了,难道是后来人们把桥拆了重建的?

“修游的猫”把问题抛出后,引来无数网友“围观”讨论,很多人都赞同他的看法,于是大家纷纷猜测如果这张照片不是千步廊,又是在哪里拍摄的,拍摄者是谁?最后,大家都把方向对准了明孝陵的升仙桥,并且比较了升仙桥周围的环境和图中的也十分相似,特别是升仙桥的宽度和照片中的是否相像,而且升仙桥的周围也有类似城墙的建筑。那么,事实是否如此呢?千步廊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注:千步廊相当于明朝COD(中央办公区)中间的一条主干道,其东西侧分别是文官和武官的办公区,其中东侧主要是行政区,如工、兵、礼、户、吏部等就在这边,西侧主要是军队机关,如锦衣卫、旗手卫等机构就在这里。但是目前北京故宫和南京明故宫都找不到这些机构的踪影,而千步廊也已面目全非。

图片显示千步廊位于“凸”字顶部

解释:可能是拍摄角度或当时照相技术问题

在一本名为《南京明故宫范围有多大》的书中这样解释了千步廊:新建皇城的外形实际上是由三个不相等的矩形垒叠而成的“凸”形状(如图)。上部矩形为千步廊,矩形顶端为洪武门。无特大礼仪,此门常闭不开。所谓“千步廊”中的步并不是度制的步,而是人行千步之步,人行千步为一里。“千步廊”只是名称,实有576米……中部矩形为承天门广场,金水河横贯其前入杨吴城濠。底部矩形环包宫城……

千步廊由此而来。而从位置看,它应该是在洪武门到承天门之间,中间还隔着一条金水河。而这里的金水河是指哪里呢?现在午朝门公园里也有一条金水河。

南京民俗研究专家王涌坚提供了一本民国时期出版的书,是由民国著名文保专家朱偰写的《金陵古迹图考》,书中对五龙桥做了解释:明朝皇城有两个五龙桥,外五龙桥和内五龙桥,“内五龙桥在午门(即午朝门)之内,外五龙桥当在承天门前(按北京宫城,多仿照南都,亦有五龙桥二,北在午门之内,太和门之外;南在天安门之外,中华门之内,与此内外五龙桥相当)”。

可以推断五龙桥下的河就是金水河,目前北京天安门前外五龙桥下的河就叫金水河,不过记者在外五龙桥周围打听了一下,一位老师傅告诉记者这条河又叫御水河了,但外五龙桥肯定是在这里没错。

据记者现场观察,五座桥之间的距离确实很小,大概只有1米多的间隔,如果人站在桥中央拍摄,肯定不可避免拍摄到其他桥,除非摄影师站在了这座桥的下方,但那个角度看上去又不像。网友“高山流水”提供的另外一张古今对照图中,也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午门内的五龙桥古今对照图,在今天拍摄的照片中就会出现拍摄者所在的桥身,而在老照片中却没有,而且两桥间距看上去也比今天宽。

记者采访王涌坚,但王涌坚说,有关千步廊的历史他也没有听说多少。记者又采访了南京城垣博物馆的杨国庆主任,杨国庆说,到目前为止,有关千步廊的资料照片似乎就只有这一张,到底千步廊真正长得什么模样现在还真没有人知道,因为它早就已经毁了,不要说千步廊,就是洪武门、承天门这样的建筑,到出现照片时都已经毁得差不多了。

现如今的外五龙桥和民国时的外五龙桥对照图

疑点二:远处的宫城怎会出现断层

这个问题得不到确切解答,“修游的猫”还有另外一个疑问,他说,就算这张照片是在五龙桥上拍的,前面也是承天门,但是为什么承天门后边的围墙看上去像是跟前面那段围墙不在一个平面上,似乎矮了一截,仿佛承天门后面出现了一个断层。而皇城的建设不可能出现这样凹凸不平的地方啊,应该是建在平地上的。所以他认为这个断层是因为修建在山上的缘故,而明孝陵的内红门和升仙桥之间就出现一个缓坡,这个格局和照片中的很像。

内五龙桥古今对照图,老照片里也看不到旁边的桥

解释:明故宫确实存在下沉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王涌坚作出了回答,他说,当时朱元璋和刘伯温考察地形后,觉得如今明故宫一带的风水很好,背山面水,有龙脉象,于是选择在这里建造皇宫。但这里正好是一个湖,就是燕雀湖,为了造皇宫,朱元璋只好叫人开山填湖,而填湖的泥土材料就是从三山街那里运来,为什么那里叫三山街,就是因为那里曾经有山,但都被朱元璋开采完用来填湖了。而皇宫建造好之后,虽然非常宏伟,但没多久就出现问题,朱元璋还在世时就出现了,就是地势出现下沉现象。这一现象在历史典籍里也有指出,如晚年朱元璋在《一统志》之《祀灶文》中就感叹道:“宫城之地,首昂中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年老力倦,兴废有命,惟有听天。”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文保专家朱偰也曾经亲自登上洪武门遗址观望,发现午门一带,确实地势低洼,“填湖而筑之说,非无稽也”。

而为了更好地解释疑问,网友们还实地到现场去探访了一番,版主“高山流水”就亲自到御道街上寻找如今外五龙桥的遗迹,记者也到御道街上和瑞金路交界的地方去寻找,但如今的外五龙桥周围已经完全走样,一条笔直的御道街贯通当年整个皇城,前后看不出多少沉降的地方,桥面已经基本与路齐平,而且视野都被御道街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遮盖,看不出远处的样子,而且两旁高楼林立,在高楼大厦面前,外五龙桥显得非常娇小,虽然有五座桥并排,却一点也显示不出当年进皇城的气势。

网友认为明孝陵升仙桥这里的“断层”更符合那张老照片

延伸

明故宫为何这么容易被摧毁

看着今天的御道街,完全找不到当年气势恢宏的踪影,不免让人感怀:明故宫为什么留下的遗迹这么稀少呢?

杨国庆说,明故宫曾经不止一次地被毁,在明朝期间,明故宫就被自己人毁坏过,比如叔侄争位。到了清朝,自然是不容许明故宫完好无损,开始用明故宫的砖瓦修建满城,到了太平天国时期,被战火毁掉一部分,也有一部分拿去修建各王府。到民国时期,开始修建明故宫机场,大部分遗留物都被清除了。

王涌坚也告诉记者,明故宫不仅被毁坏的次数多,而且它的地理位置也决定它容易被毁。因为选址选得不好,根据明朝以前南京城的布局,皇城应该是以中华门那条线为中轴,而朱元璋选择到东面建宫城,注定了它被毁的命运。因为这里紧靠紫金山这座军事堡垒,正好在炮火的射程内,不毁反而奇怪了。

而且城中的水脉也不通,虽然朱元璋花了很大力气把外秦淮河与前湖、琵琶湖的水相连接,但“龙脖子”一段却没能打通,不能把外秦淮的水和白马湖、玄武湖连接,虽然建了天、地堡城做弥补,但仍不能弥补军事上的不足。所以后来几次破城,比如1864年湘军攻打太平天国的天京之战和1911年江浙联军赶走张勋的南京之役,都是先夺取天、地堡城,然后炸开城墙或架炮猛轰夺取南京的。气势恢宏的明故宫就这样一次次被掩埋了。

玻璃幕墙货源

滚动轴承批发

表面温度计批发